馮毓云、1943年9月生人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省重點學科(文藝學)帶頭人、省審美文化與龍江文學研究基地主任、享受國務院津貼、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、黑龍江省宣傳文化系統“六個一批”理論專家人才、黑龍江省研究生優秀導師、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、全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、全國馬列文論理事、黑龍江省文藝理論學會顧問。
教育及工作經歷:
196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(大學本科)。
1968年黑龍江北安尾山農場宣傳干事。
1973年—1980年黑龍江國營農場總局干部學校教師。
1980年至今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、文學院講師、副教授、教授。
2000年享受國務院津貼。
2008年獲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。
2008年獲黑龍江省宣傳文化系統“六個一批”理論專家人才。
2006年獲黑龍江省研究生優秀導師。
研究興趣:
1、 文藝學基礎理論與方法論。
2、 跨學科研究。
3、 科學方法論。
主持和承擔科研項目:
1、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《文藝學創新路徑探索》批號13BZW009
2、2011年度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《從解構到建構——西方后現代思想理論系譜研究》批號11A003
3、200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《科學視野中的文藝學》(批號02BZW009),2010年結項,鑒定等級:優秀。
4、黑龍江社會科學2004年度重點項目《龍江當代文學大系》(批號:04—A027)2010結項,鑒定等級:優秀。
5、黑龍江社會科學2001-2002年度項目《龍江特色作家研究》(批號:01B051)2006年結項。
6、黑龍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《文學理論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建構》,2011年結項。
7、2004年黑龍江省科技計劃項目《黑龍江省科學活動中的一般理論方法價值評價及其應用》。
專著:
1、《文藝學與方法論》獨著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、2002年12月
2、《大荒野中的老牛仔—楊利民論》獨著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、2002年1月
3、《科學視野中的文藝學》合著、商務印書館、2013年4月
4、《邊緣文藝學》合著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、2002年12月
5、《龍江當代文學大系》主編、北方文藝出版社、2010年2月
6、《龍江特色作家研究叢書》主編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、2002年1月
7、《太陽島文論書系》主編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02年12月
8、《北國文論書系》主編,黑龍江教育出版社,2002年8月
9、《美學與美育》參編、高等師范學校教材
代表性論文:
1、《文學理論學科體制功能專門化的自反性》文藝理論研究、2013年第4期
2、《交叉的視野:文藝學創新的學術平臺》求是學刊、2013年第4期
3、《審美復興的文化間性立場—舒斯特曼新實用主義美學建構之路徑》文學評論、2010年第4期
4、《生活世界: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對話的新視域》文藝爭鳴、2010年第11期
5、文學批評“職業化”的反思》暨南大學學報、2009年第9期
6、《藝術即陌生化》北方論叢、2004年第1期
7、《二元對立思維的困境及當代思維的轉型》文藝理論研究、2002年第2期
8、《黑土地綻放的戲劇奇葩》文藝評論、2009年第2期
9、《融合與超越》文藝評論、2002年第期
10、《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系統方法》學習與探索、1999年第5期
11、《社會發展的“合力作用”與系統論》學習與探索、1998年第2期
12、《理論上的誤導將創作引向何方》文藝報、2001年8月4日
13、《商業語境下的文藝探索》文藝報、2002年5月18日
15、《遲子建小說:詩意的棲居》文藝報、2009年7月28日
16 《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融合》文藝評論、2000年5期
科研獲獎:
1、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第九屆優秀科研成果《文藝學與方法論》一等獎(2000年)
2、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第十一屆優秀科研成果《黑龍江特色作家研究》一等獎(2004年)
3、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第十五屆優秀科研成果《龍江當代文學大系》一等獎(2013年2月)
4、黑龍江省第七屆文藝一等獎(2012年5月)
5、黑龍江省教育委員會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(2000年5月)
6、黑龍江省普通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(1999年5月)
7、美學精品課(2006年)
8、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文藝理論文一等獎(2010年12月)
|